家長園地

分類
最新文章

小朋友很少交朋友,是有自閉傾向或社交障礙嗎?

資料來源:教育專家胡善盈校監 家長都不時會關心子女:「在學校結識了甚麼朋友?」但當子女回答:「我沒有朋友」或答來答去都是那個朋友時,家長或會開始擔心子女是否有自閉傾向或社交障礙。 其實有些小朋友從小已經是這樣,可能偏向喜歡與物件玩,喜歡與玩具玩。就算到高年級,他可能沉醉於砌拼圖或做一些靜態活動,甚至自己做實驗很專注,但是未必喜歡與其他人玩。這些小朋是內斂,但不等同自閉。就等同成人一樣,有些成人可能不健談,但是可能很細心、善於觀察,他交朋友時未必會漁翁撒網,但是可能有數個知心知己,可以維持得很長久

閱讀更多 »

快速令小朋友冷靜的方法

資料來源:兒童行為治療師葉偉麟 很多時候我們家長看到小朋友有一些負面的情緒,例如生氣、發脾氣或是很不開心的時候,我們也很想快點息事寧人「你不要這麼生氣吧!」,或會責備他,有時候甚至會喝罵他:「你立即給我閉嘴!」,或「一!二!三!」命令。亦有一些家長會說說道理:「我們做人不應該這樣的,應該冷靜一點」,但這些方法也不是太有效,為甚麼會這樣呢? 原來這跟我們的腦部結構有密切關係,如果我們認識了腦部結構,對我們管教孩子是很有幫助的。我們只要認識兩個部分,第一個部分稱為杏仁核(Amygdala) 。杏仁核

閱讀更多 »

除了閱讀時,家長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到對話式的技巧嗎?

資料來源:教育心理學家沈嘉敏及鄧偉茵 對話式閲讀中所用到的技巧,包括提問或者提問之後,家長和小朋友之後的步驟互動。其實不單只可以應用在閲讀上,在日常生活上也能應用及練習得到。 舉個例子其實可能在玩的過程上,或者逛街遇到一些新鮮的事,或者見到事物上面,都可以運用這些提問的方法。至於步驟,我們和小朋友進行一個對話和交流,例如我們平時在家玩火車,家長可以用提問方法:「平時我們在交通工具上,我們會乘搭甚麽?」 這些方法也可以讓小朋友多點表達,和家長有多點互動。除了玩,有時小朋友都很喜歡畫畫,在畫畫的過程

閱讀更多 »

放下焦慮 不要成為怪獸家長

撰文:婚姻及家庭治療師、兒童遊戲治療師吳綺琴 記得兒子讀小一個的時候,筆者常常在接放學的站頭遇見同一群家長。有一位家長的兒子,巧合與我兒子同校又同級,所以我們漸漸熟稔起來。也在那時開始,見識到甚麼叫做「怪獸家長」! 她常問我的孩子參加了甚麼課外活動,因為她的兒子每天都參加不同課程,有時還要一天趕兩場,而筆者就乏善足陳。兒子自小喜歡在家裡「搞東搞西」,創作出很多遊戲,自得其樂,我亦看到他能掌握學校所學的東西,於是覺得沒必要再參加甚麼課外活動。從來,孩子快樂,就是我對他的祝願。 但漸漸地,當你身邊大

閱讀更多 »

家庭生活三語 愛在家內暖

撰文:教育專家張作芳校長 知道大家曾否聽過某電視劇集的主題曲 ⎯ 「擁抱愛」?本人很喜歡其中的數句歌詞,寥寥數字就帶出了「家」的特性:家是一個『遮風擋雨』的地方,如你的『後盾』,在你「困倦」時,家的大門總會為你打開。當中提到的「愛」,便是那份由你出生那一刻便已注定,血濃於水的親情。的而且確,有甚麼比親情來得更重要呢?當你失意的時候,家人會為你分憂,願意聆聽你的傾訴,陪伴你一同渡過難關;當你生病的時候,家人願意無條件地照顧你;在你學業或事業有成時,他們會打從心底裡高興,為你的成就感到驕傲。這種「愛

閱讀更多 »

易地而處 幸福婚姻保鮮法

撰文 : CEO親子教室創辦人及資深心理輔導員梁紅玉女士 有位太太說:「妳真令人羨慕,妳的丈夫都怕了妳!」她的朋友聽到她這一番話後,便向她說笑:「妳想丈夫怕妳,只要妳扮鬼嚇他,不就可以了嗎?但是否要扮鬼嚇他,讓他怕妳呢?妳會覺得婚姻會因此變得幸福嗎?」 首先,我們要明白怎樣才是「幸福的婚姻」。婚姻不獨只有自己 happy,幸福的婚姻需要有三大要素:能彼此包容、能有親密關係、能和諧共處。 夫妻多考慮自我 阻礙溝通 筆者面對很多夫婦來求助時,透過檢視婚姻狀況的過程,找出當中的問題,發現大多的夫妻無法

閱讀更多 »

快樂其實很簡單 享受親子時光

撰文: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兒童遊戲治療師李慧芝 人人都希望得到快樂,父母當然不例外。很多時候,父母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當下的需要和快樂,希望能換取子女日後的「幸福生活」。 大部分父母都明白,孩子將來的「幸福」當然沒有百分之百的保證,然而很多家長都會認為,今天的不努力,必然會導致明日的失敗。加上社會氛圍都鼓吹「有做好過無做,做多好過做少」,甚至認為不做就是懶惰和被動等,結果令所有父母和兒童愈做愈多,也漸漸迷失了方向。 在網絡討論區中,筆者經常看到一些父母一邊批評社會及教育制度過分催谷兒童,扼殺他們的成長空

閱讀更多 »

父母要學習「愛的語言」

撰文: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博士 早年有機構調查發現,近六成子女認為家長沒有用愛的語言與他們溝通,更有近半數父母會在管教子女時,傾向了專制和冷漠模式。其實,親子溝通的模式對建立親子關係甚為重要,筆者今次希望與大家分享一下有關的調查結果及建議。 調查結果根據美國著名心理學研究,把父母的管教模式歸類為懂得運用「愛的語言」的開明型,以及屬於「非愛的語言」的專制型、放任型及冷漠型。據子女的現實回應顯示,在孩子心目中只有四成一的家長屬於開明型,一成家長屬於放任型,餘下近半家長都屬於專制或冷漠型,而當中

閱讀更多 »

孩子在家裡和學校兩個樣?

撰文:香港家庭教育學院主席司徒永富博士 有教師問筆者:「不少家長都問我有關升學、管教孩子的意見,其實我初出茅廬,人生經驗尚淺,要面對複雜的政策、養兒育女問題,常感到力不從心,應如何是好呢? 」 在每個學期,學校總安排一至兩次的機會,讓家長與老師見面,討論小朋友在學校的表現。筆者身為父親,一定爭取與太太一同出席,而每次短聚後,兒子總愛追問和想知道我們與老師討論了甚麼有關他的事情。最近一次,老師提及兒子在校還是比較安靜,不太主動,總喜歡扮演「觀察者」(Observer)的角色,太太急不及待地說他在家

閱讀更多 »

如何運用音樂學習語言?

資料來源:言語治療師媽媽Miss Carley 為令小朋友學習語言,家長都會使用不同方法,有想過唱歌也是其中一個方法嗎?音樂是一種國際的語言,對小朋友來說是很有趣味性的,我們亦都有很多不同的方法,利用音樂幫助小朋友學習語言。 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叫作歌詞填充法,對一些可能未懂得說話,或只會說一些單字的小朋友來說,家長可以嘗試利用這個方法。家長可以選擇一首小朋友比較熟識的歌,例如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,但這次就不唱這首歌出來,只用一個單音去唱整首歌,例如ma ma ma

閱讀更多 »